中国科技信息网 > 新闻 > 国内 > > 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龙
23-10-09 13:49

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龙

勤耕阳澄筐实重, 始得螯肥白玉香

——访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龙

 “水陆珍味谁冠首,江淮之蟹为厥魁”。论起吃蟹的艺术,吴越地区的人们当首屈一指。每年秋风渐起的时候,人们的桌上就会呈上一盘或蒸或炒、或清淡或香辣的黄灿灿的大闸蟹,其中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在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20世纪80年代,人们食用的大闸蟹都是从野外捕捞,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野生大闸蟹已经供不应求。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龙开创了人工养殖大闸蟹的先河,成为人工养蟹第一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周雪龙终于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养蟹方法,解决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育种问题,打通了大闸蟹的网上销售渠道,阳澄湖大闸蟹因此走向了征服人类味蕾的高光时刻。

勇挑重担开先河

秋风渐起,阳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落日余晖,渔民搭着小舟,载着丰收的水货朝家驶去。周家背靠阳澄湖以打渔为生,周雪龙自小在阳澄湖边长大,从小便洞悉水性,以摸虾捉蟹为乐,周雪龙总是对神秘的湖水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

1986年,吴县政府准备推广大闸蟹人工养殖技术,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但问谁愿意第一个养螃蟹,大家却都犹豫不止。渔民世代以捕捞阳澄湖中的野生鱼蟹为生,人工养殖大闸蟹既要资金,又没技术指导,背后的风险可想而知。在政府和渔政部门的劝说下,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承担了这个重任,他便是周雪龙。二十多岁的他,正值血气方刚、敢想敢干的年纪。于是周雪龙在1989年11月3号找政府签约租赁了阳澄湖60亩水面,在其中20亩里撒了2000只蟹苗,正式开始围网养殖大闸蟹。初启之程曲折难行,最初的五年,周雪龙在阳澄湖上风里来雨里去,为养殖大闸蟹倾尽家产,周围人看着周雪龙屡战屡败,都劝他放弃,可是周雪龙却摇头拒绝大家的好意,穷且益坚,他更加坚定要突破人工养蟹技术的难点。

台风肆虐,人人都闭门不出,周雪龙却驾着小船去阳澄湖查看围网;冬季严寒,周雪龙脱下棉袄下湖清理渔网的纤维。周雪龙日复一日驻守在湖边,研究大闸蟹的饮食规律,探索养殖密度,确定成品蟹的生长时长,一个个小问题在周雪龙心头积攒成了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可是他却偏要解决问题,登上顶峰。

苦心人,天不负。周雪龙的付出终于在养蟹的第六年得到了回报。看着一网网大闸蟹满载而归,数千个风雨无阻的日子终于赢得了成功,周雪龙的脸上终于舒展了笑颜。资金充足后,周雪龙买了更加安全省力的游艇,他将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积攒下来的养殖经验分享给其他养殖户,阳澄湖的大闸蟹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敢为人先立基业

成功者不仅要有非凡的魄力,还要独具慧眼。周雪龙从来不愿当跟随者,阳澄湖上家家户户都在用周雪龙摸索的养殖方法围网养殖大闸蟹,但他却将重心转移到另一个无人解决的难题上——蟹苗育种。阳澄湖没有育种基地,大闸蟹每年都需要到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籽,蟹苗出生后需要洄流到阳澄湖,蟹苗因逆流而上而损伤大半,从海水进入淡水又要淘汰一部分,因而存货的蟹苗所剩不多,周雪龙意识到蟹苗问题不能解决,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就不算真正成功。周雪龙是个探索家也是个实干家,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解决阳澄湖大闸蟹的育种问题。为了寻找蟹苗,周雪龙跟随崇明岛的渔民一起出海,哪知海浪汹涌,差点掀翻渔船,每当周雪龙回想起这段惊心动魄的记忆仍会心有余悸。在几经辗转后,周雪龙听闻北京中科院河蟹研究组正在试验人工养殖蟹苗,他便立刻赶往中科院学习蟹苗育种技术,并与中科院一起在天津建立了蟹苗繁殖基地。1998年,周雪龙在阳澄湖上建立了108亩的大闸蟹育种基地。

育种基地建到了家门口,养殖户们喜不自胜,周雪龙从中科院购买了三百多斤蟹苗,养殖户纷纷拿着定金找周雪龙订购蟹种。但周雪龙的育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新的问题很快接踵而至。养殖户预订的蟹种数量和育种基地产量与当时预测的相差太多,周雪龙考虑到大家的损失,便退还了部分款项。问题临身何惧难,犹如浪潮逆风前。周雪龙思前想后发现蟹苗在天津的海水中孵育,突然转移到阳澄湖的淡水中,引发了水土不服,这才导致蟹种产量不高。于是周雪龙决定将育苗基地转移在连云港,连云港的海水咸度更适合蟹苗的孵育,蟹苗在阳澄湖中的生存能力也更强,如此大闸蟹蟹种的产量自然就提高了。自此,周雪龙不仅解决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育种问题,许多连云港的蟹苗育种基地也纷纷引进他的育种方法作为参考标准,2002年成立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周雪龙是发起人之一。

迎难而上和敢为人先是周雪龙身上的闪光点。周雪龙首先解决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育种问题,相比于失败时的顽强不屈,成功时的坚持不懈更是周雪龙能够成功的原因。即使问题已经解决,周雪龙也从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创新的脚步。

以前阳澄湖捕捞的野生大闸蟹数量有限,基本都是本地人内部消化。现在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了,大闸蟹的产量也提高了,只有打通销路才能让养殖户变蟹为金。阳澄湖大闸蟹是高端产品,价格不菲,普通市场购买的人少,周雪龙先后找了大酒店和超市都没法解决销路问题。偶然间路边的专卖店引起了周雪龙注意,于是他计上心来,决定创办大闸蟹专卖店。周雪龙先后在北京、苏州考察,之后决定将第一家专卖店设立在杭州。2004年,在一番筹备后,周雪龙的第一家专卖店在杭州长板巷一个简陋的小房子中正式开张,阳澄湖大闸蟹逐渐在当地传出名声,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至此,周雪龙真正打通了阳澄湖大闸蟹的产业链。

机遇往往偏爱有准备的人。2010年,阿里巴巴聚划算打造生鲜平台,周雪龙受邀成为第一个网上卖大闸蟹的人。起初周雪龙也迟疑过,但他对新鲜事物总是勇于尝试。阿里巴巴承诺3天达到3000万的订单,周雪龙只觉得是天方夜谭,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聚划算上了链接,没想到短短两天就有9万份订单。周雪龙看到直线上涨的销量不仅没有喜笑颜开,反而犯了难,他紧急叫停了生鲜平台,原因是大闸蟹的库存快不够了。诚信是商家的招牌,周雪龙不愿自砸招牌,因此他强烈要求生鲜平台下架自己的产品。网络销售的难点就在于消费者无法面对面跟商家沟通,只能依靠人工电话交流,周雪龙灵光一现,干脆请深圳的软件工程师开发了一个提货系统,这样就能在线上解决售前售后问题了。从此诞生了水产、大闸蟹行业的第一个提货系统

强者总是在制造机会,周雪龙便是阳澄湖的弄潮儿。从养蟹第一人到育种第一人,开创大闸蟹专卖店第一人,再到网上卖蟹第一人,更是创造大闸蟹提货系统的第一人,周雪龙一路劈风破浪,回首向来萧瑟处,他却只是淡然一笑。

赤子初心书蟹史

人工养殖技术不仅改变了周雪龙的生活,也带动了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的发展,周雪龙便是这个产业中开荒拓土的第一人。

周雪龙在生鲜平台打响了网络销售大闸蟹的第一枪后,许多商家见识到了网络的强大,纷纷入驻生鲜平台,竞争变得激烈,不少商家打价格战,生鲜平台的推广制度也在悄然改变,于是周雪龙独自退出了生鲜平台,阳澄湖大闸蟹有品质有口碑,周雪龙不愿为了短期利益而降低大闸蟹的身价。于困苦中不懈,于荣华中守节。周雪龙深知只有过硬的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让阳澄湖大闸蟹行至更远。

即便在全国蟹源丰富的今天,阳澄湖大闸蟹仍然是蟹中骄子,不少五星级国际酒店指定周雪龙为唯一供货商,正是在几代人的坚持下,阳澄湖大闸蟹才能有如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口碑。

周雪龙成立了苏州阳澄湖水中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了“周雪龙”、“帝一篓”、“第一篓”、“水中王”等知名品牌,2012年,行业协会授予周雪龙“阳澄湖养蟹第一人”荣誉称号,他也从籍籍无名的养蟹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周雪龙有闯劲、有干劲、更有责任心,做领路人,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是他的对家乡最大的回报。在组建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后,周雪龙采用“公司+自有基地+养殖户”的合作模式,与近百家养殖户签约,进一步扩大了阳澄湖核心养殖水面。帝一篓公司业务广泛,从苗种培育、生态养殖、提纯复壮到品质监控、品牌销售、技术传播、跟踪服务,运用全产业链进行运作。帝一篓公司是阳澄湖最早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也是行业的典范。要养蟹,更要养好蟹,周雪龙在原本围网养殖的基础上改进了方法,发明了立体养殖技术,增加了大闸蟹的生长密度,也提高了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规格。

久久为功出珍品,周雪龙养殖的大闸蟹声名远扬。帝一篓公司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理标志产品的指定经营企业,也是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凭借出色的成绩,帝一篓公司年年都会受到行业协会表彰。2023年,在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会的审核下,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申报的“阳澄湖大闸蟹创新人工养殖技术(第一人)”被确定为具有传承价值,于是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被收录入传承人网《中国传承基地数据库》,并授予受知识版权保护的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证入库荣誉铜牌。

蟹文化在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持螯赏菊是古代的一大乐事,文人墨客对螃蟹的喜爱从众多流传的诗词中便可见一斑。作为苏州市相城区政协委员和阳澄湖文化倡导者,如今,周雪龙就是新时代蟹史的执笔人。在周雪龙的倡导下,行业协会编著了《蟹志》和各种专刊,周雪龙作为阳澄湖大闸蟹人工养殖的开拓先锋,被记载在《蟹志》的人物篇中,阳澄湖养蟹第一人周雪龙的事迹及荣誉证书编录在《阳澄湖镇志》中,编撰典籍不仅是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宣传,也是对蟹文化的传承。作为养蟹人,往昔的艰难岁月历历在目,但又难以言表,于是周雪龙专门请了作曲家和作词家依照自己的经历创作了《那一年又一年—企业之歌》,这既是对自己创业不易的纪念,也是对广大养蟹人辛苦经营的共鸣。

一生只养一种蟹,为养好蟹呕心沥血。对周雪龙来说,阳澄湖养殖蟹第一人的名号或许只是个标签,但名誉之下却隐藏着他的砥志研思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见惯了风雨,更喜欢踏浪前行。他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开创了养殖蟹的先河,带来了技术革新。对周雪龙来说,曾经的苦难依旧值得回味,所有的努力终将变成阳澄湖大闸蟹在味蕾中绽放的刹那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