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寒路智巡"的智能道路检测系统在陕西延安等地成功试点应用,标志着我国高寒地区道路养护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该系统由国内顶尖科研团队研发,融合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等前沿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北地区冬季道路养护的技术难题。
在延安市宝塔区的试点路段,记者看到一架搭载特殊传感器的无人机正在对道路进行巡检。与传统检测方式不同,这套系统可在零下30度的低温环境下稳定工作,仅需0.1毫秒就能完成一次病害识别,检测精度高达99.7%。当地公路养护负责人表示:"过去冬季道路检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掌握道路状况,养护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据了解,"寒路智巡"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其创新的YOLO-LSNR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对齐检测头和小目标特征增强技术,能够精准识别最小32×32像素的细微裂缝。系统还创造性地引入了多模态数据融合架构,将视觉检测与语义分析相结合,使误判率降低20%,养护成本减少95%。
项目负责人董思源介绍,团队历时两年研发,进行了221次实验模拟,最终攻克了极寒环境下的技术适配难题。系统采用的碳纤维-轻木复合机身设计和可加热云台装置,确保了设备在严冬季节的正常运行。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0余项国家专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权威期刊。
随着试点成功,"寒路智巡"系统即将在西北地区全面推广。交通运输部相关专家表示,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高寒地区道路养护水平,预计每年可节省养护资金上亿元,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研发团队还将继续优化系统性能,拓展应用场景,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