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昌 摄:杨启国
当千年榫卯工艺遇上人工智能,一场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正悄然改写非遗传承的轨迹。靖江榫卯木艺保护团队创新引入强化学习、手势识别及全息投影技术,开发出可实时反馈的榫卯组装虚拟互动游戏,用户通过手势即可与虚拟榫卯构件 “对话”,系统同步解析组装逻辑,让抽象的木艺工艺在数字空间中具象化呈现。与此同时,团队依托计算机视觉与生成式深度学习构建 “榫卯文化数字基因库”,借助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结构特征、Transformer 架构生成工艺知识图谱,实现传统工艺的智能解析与创新设计,为古老榫卯注入 “数字大脑”。数字人讲解与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打造,更让年轻群体在科技赋能中重新认识这项千年技艺的文化魅力。
科技赋能下的榫卯传承已结出丰硕果实。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 “木生文化” 木作体验馆自2020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访客超26500人次,馆内近200件榫卯作品通过数字技术实现 “活态展示”。在市场化应用中,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带货模式助力乡村手艺人 2023 年3月至 2024 年5月期间累计增收超十万元,其中 “小手艺” 等账号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实现收入22110.8元。此外,团队深入乡村与校园开展超200场榫卯公益课堂及宣讲活动,带动30余户乡村家庭通过非遗产业实现就业增收。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人工智能正成为非遗传承的 “数字工匠”,推动榫卯文化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