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信息网 > 新闻 > 国内 > > 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云鹏
25-09-17 16:00

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云鹏

云端逐梦启新程  ,货畅山途绘“黔”景

——访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云鹏

在贵州群山之间,无人机划破晨雾,载着新鲜采摘的福泉梨,沿着预设航线飞向山下的冷链中心。这一幕,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由一位“00后”大学生创业者李云鹏带领团队实现的现实。他创办的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贵州首家由大学生团队创办并实际运营的低空物流场景企业,正悄然改变着山地农产品的运输方式。

从最初的一次朋友间的无人机“炫技”游戏,到如今构建起“福泉梨空中快线”,李云鹏用科技与实干,为“黔货出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空中走廊”。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物流效率的革新,更是一次青年力量与乡土情怀的深度融合。在政策支持、税务助力与团队协作下,一个关于低空经济的梦想正在贵州大地上生根发芽。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位年轻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探寻他是如何以创新思维破解山地物流难题、展现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雏鹰展翼    创启山乡

2022年,还在贵州师范大学就读的李云鹏,在广东东莞注册了一家物流公司,开启了他创业的第一步。彼时的他并未想到,这条创业之路会将他引向一片全新的“蓝海”——低空经济。最初的公司以传统物流为核心,建设了占地两万平方米的三大仓库,引入分拣设备,吸引了多家快递企业入驻,形成了区域性的物流中转平台。然而,李云鹏很快便意识到,传统物流在贵州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回本周期长、盈利困难,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尤为突出。

转机发生在一次乡间聚会。李云鹏和朋友们在山野间操控无人机“比拼技术”,玩笑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用无人机解决山地运输难题?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发酵。当他回到家乡福泉,深入双谷村的梨园,看到果农们肩挑背扛、翻山越岭运送果实,因运输不及时导致大量果品腐烂变质,果农眼中流露出的无奈与心痛,深深地刺痛了他。“一年时间的努力,最后却成了眼角的泪水。”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用科技改变这一现状。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23年,李云鹏正式将无人机运输纳入公司业务范畴,但挑战接踵而至。首先是资金问题,低空物流属于重资产投入,需要购置设备、研发技术、组建团队,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其次是资质与技术壁垒,作为初创企业,缺乏相关飞行资质和核心技术积累。为此,李云鹏采取了“借力合作”策略:与无人机领域专业人士、贵州泷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涛涛先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其公司成熟的飞行资质与行业资源,共同开展无人机运输的测试与运营,携手开拓无人机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部技术资源,与航空专业高校团队合作,获得飞行控制系统的专利使用权,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在税务部门的精准帮扶下,公司享受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款11.4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现金流压力。同时,李云鹏还带领团队不断试错、迭代,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可适应山地环境的无人机运输体系。

如今,公司已开通了多条常态化低空物流航线,单次可运输150斤农产品,一公里仅需3~5分钟,实现了“采摘-冷链中心”的点对点高效直达。从一名热爱无人机的普通大学生,到引领低空物流创新的青年企业家,李云鹏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他不仅证明了青年创业者的发展潜力,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智驭长空   科赋农桑

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在低空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面对贵州“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复杂地形与多变气候,李云鹏没有照搬城市无人机的物流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自主研发了一套适配山地环境的飞行控制系统与智能调度平台。这套系统集成了多机协同路径规划、安全避障与可视化管理三大关键技术,成为了“福泉梨空中快线”稳定运行的“中枢大脑”。

在技术细节上,公司应用了多项专利技术。例如,“无人机航空器起飞导架结构”专利,有效地解决了山地起降不稳定问题;“无人机航空侦察测量装置”则提升了飞行路径的识别精度与定位精度;而“无人机航空多元融合监控装置”则实现了对飞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安全预警。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多雨、多雾、多风的复杂气象条件下稳定地飞行,规避山体、树木等障碍物,确保运输安全。李云鹏强调:“我们不是简单地使用无人机,而是研究如何让无人机在贵州的特殊环境下‘飞得稳、送得准’。”

这些技术创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解决了山地农产品“出山难”的痛点。以福泉梨为例,传统陆路运输需翻山越岭,耗时数小时,果品损耗率高。而通过无人机运输,从果园到冷链中心仅需几分钟,全程冷链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损耗,提升了果品的新鲜度与市场竞争力。果农王京感慨道:“以前运一趟梨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无人机几分钟就搞定,省时省力,以后运1000斤也不成问题。”这不仅让果农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更好的回报,也增强了他们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此外,公司的运营模式也带动了地方就业与产业链发展。目前,公司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五六十个,涵盖飞手、工程师、运营、财务等岗位,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三百余人。通过与果农合作社、茶企等B端客户的合作,构建起了“农户+企业+商超”的高效供应链,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变现。同时,公司作为贵州首个由大学生团队主导的低空物流商业化项目,为地方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贵州经验”,成为了青年科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李云鹏的探索,不仅是一次商业实践,更是一场关于科技如何服务乡土、造福百姓的深刻诠释。

协同致远   生态共“翔”

博业数智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其清晰的合作模式与市场拓展策略。公司采用“B2B2C”的复合模式,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在B端,与果农合作社、茶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货源的质量与稳定性;在C端,与生鲜超市、大型商超等终端客户对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与变现。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合作方的利益,也形成了可持续的商业闭环。李云鹏特别注重与传统物流的协同,通过“无人机+地面运输”的组合方式,弥补了单一运输模式的不足,提升了整体效率与可靠性。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将逐步实现贵州省全省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贵州周边区域延伸,承接周边城市运输订单,形成由点到面、逐步辐射的更广覆盖格局。与此同时,李云鹏与战略合作伙伴王子成先生亦联袂投身相关业务领域的拓展,依托双方在资源整合、区域市场渗透方面的互补优势,为业务向全省乃至全国辐射搭建合作桥梁。未来,李云鹏还计划以此次合作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逐步推进全国布局。他深知,低空物流的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公众对技术可靠性的疑虑、飞手专业培训的不足、低空交通管理规则尚不完善等。因此,他主张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展望未来,李云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2024至2026年,重点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完成市场的初步布局;2025至2027年,推进无人机防潮等技术迭代,招聘专业人才,建立人才梯队;2029至2035年,目标是将成熟的低空物流解决方案推广至全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开发定制化飞行模式,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他希望,未来能与大型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低空物流走向规模化、智能化。

李云鹏作为“00后”创业者,始终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洞察与创新精神。他坚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脚踏实地是成功的基石。他建议年轻创业者:“拒绝短期暴富的幻想,从小规模验证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贵州的山地特色与创业潜力,也让“博业数智化”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民族品牌。在政策东风与青年担当的共同推动下,这条由大学生领航的“空中走廊”,必将飞得更高、更远!